語言歷史
盡管最初是用阿拉伯文字書寫的,現在斯瓦希里語已經采用基督教傳教士和殖民地管理當局引入的拉丁字母來書寫。這里展示的文字是天主經。
斯瓦希里語傳統(tǒng)上被認為是阿拉伯治下桑給巴爾的語言,由于阿拉伯奴隸和其他商品貿易沿海岸傳播。至于它最初是因為來自桑給巴爾以外的大陸當地人被作為奴隸販賣而隨之傳到桑給巴爾的,還是桑給巴爾本地就有本地黑人居民,目前尚不知曉。
無論如何,阿拉伯商人從至少6世紀就開始和沿海居民有密切的聯系,伊斯蘭教也在至少9世紀開始在東非海岸傳播。目前已知最早的斯瓦希里文字記錄是1711年在基爾瓦基斯瓦尼用阿拉伯字母寫成的。它們被送往葡萄牙所屬的莫桑比克以及當地的同盟。這份新建的原件現在在印度的歷史檔案館中。但是受到歐洲殖民力量的影響,拉丁字母后來成為了標準。
1886年,在德國控制了坦噶尼喀(現今坦桑尼亞的主要部分)后,它注意到斯瓦希里語的廣泛分布,并很快制定斯瓦希里語為殖民地區(qū)域的官方行政語言。在臨近的肯尼亞,英國殖民當局并沒有這樣做,但是也在朝著這個方向行動。德國、英國都需要在一個居民使用多種不同語言的殖民地上進行通知,因此殖民當局都需要選擇一個單一的本地語言,并希望本地人能夠接受。斯瓦希里語是這兩處殖民地唯一合適的選擇。
由于德國在一戰(zhàn)中戰(zhàn)敗,其在海外的領地被瓜分,坦噶尼喀落入英國的掌控中。英國當局在英國基督教傳教士的幫助下,積極在東非殖民地(烏干達、坦噶尼喀、桑給巴爾和肯尼亞)推廣斯瓦希里語,用以進行初等教育和基礎管理。斯瓦希里語在當時附屬于英語:大學教育,大部分中學教育,較高層次的政府管理仍然使用英語。
推廣斯瓦希里語的關鍵一步是創(chuàng)造一個統(tǒng)一的書寫語言。1928年6月,一個跨區(qū)域會議召開,桑給巴爾的一個方言語支Kiunguja被選作標準化斯瓦希里語的基礎。如今當作第二語言被教授的標準斯瓦希里語。從實用角度就是桑給巴爾斯瓦希里語,盡管在標準書面語和桑給巴爾口語之間存在著細微的差別。
語言現狀
斯瓦希里語目前是坦桑尼亞、肯尼亞、剛果民主共和國三國的第二語言,作為官方、國家語言,有上千萬的使用者。臨近國家烏干達則在1992年將斯瓦希里語列為小學的必修課程中,并在2005年宣布其為官方語言。斯瓦希里語或其臨近語言,是科摩羅的主要語言,在布隆迪、盧旺達、贊比亞北部、馬拉維以及莫桑比克也有少量使用者。
公司簡介 公司資質 筆譯服務 口譯服務 視頻服務 桌面排版 本地化服務 合作企業(yè) |
掃一掃關注
思達禹域公眾號 |
024-31407107
地址: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qū)塔灣街7號甲(塔灣街7號甲)2031-006室
郵箱: 1stopchina@1stopasia.com
手機: 13624219395, 15604052559
|